暗夜黑月幽 night042C
這篇算是之前我發過的文的延伸
在會長畢業後因為有太多我自己本來沒有想過/考慮過的事才寫的文
本篇存在此樓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這些是根本不是三言兩語便可以解釋
重申一下 這篇不是論文 無論嚴謹度還是研究程度都不是可以媲美論文的
文筆很差 很抱歉
文很長 約一萬五字左右
雖然知道大部分的人應該不會看 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完全看完 真的看不下的話可以只看總結(在第三樓)
序言:Cover,憑甚麼?
非常重要的點,是Cover營運(以下簡稱營運)的功勞在現在齁乃至Cover的成功中是不可忽視的。
當時營運的策略在旗下藝人身上便可以看到,是較為平庸但也較為腳踏實地,大家都「清楚」的偶像行銷。
偶像行銷,又或者用更貼切的句子,「受偶像崇拜所影響的經濟」,是指透過偶像崇拜的現象來推銷所帶來經濟效益[1]。也就是說,並不是專注在推銷產品本身,而是透過將焦點轉移至「偶像崇拜」這種盲目的大眾心理上,再利用其易受影響的心態來兜售產品。並不是一定要傳統意義上的偶像,做到「偶像崇拜」這點便可以。以下所稱之「偶像」也同理,並不限於傳統偶像。
在現代環境中,最能夠抓住粉絲的心的,便是偶像和粉絲的相關性(relatability)[2]。而達到這點的方法,其一便是為偶像塑造「可愛的弱點」這一形象,並透過其他途徑如社交平台來鞏固並拉近偶像和粉絲的距離。透過刻意塑造弱點,並將這弱點加以利用,包裝成所謂「可愛」的特質,給人一種「啊,原來她有這種弱點啊,好可愛哦」這種「相關」的印象,可以讓粉絲和偶像在實質距離不變的情況下,給予粉絲心靈距離拉近了的錯覺,從而加深粉絲對偶像的支持。
當然,除了偶像本身的塑造以外,正如上述,也可以透過社交平台來塑造相關性。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和粉絲的互動,提高粉絲的虛榮心[3],例如在推特上按愛心/轉推,在Youtube上按心心、留言,在直播上念SC名字和內容等等,這些能夠表揚粉絲行為的方法都是簡單又有效和粉絲增進感情的方法,從而加強相關性。這個手法我會在後面再探討。
如果將剛才所述的現象對比前至中期的齁的話,可以看到兩者的關聯-齁的成員雖然都是「清楚」但有弱點的,而且直播經常和粉絲互動,例如念SC和聊天室,推特經常按愛心等等。
這些都讓粉絲們因為「相關性」和「虛榮心」的緣故加深對他們偶像的崇拜。這也是為什麼孝子如此多,因為他們都是因為這種特質而被吸引的,加上偶像對他們虛榮心的強化,自然便會隨波逐流,畢竟群眾心理是盲目的。
同樣地,在輿論控制上,這群人便成了輿論控制的最佳工具,他們會因為利害關係和同儕壓力而在事情上偏向和自己的偶像比較有利的一方倒去,不論事實是否和偶像的立場一致。「粉絲們不會認為企業是剝削自己的一方,因為他們會為了自己和偶像參與社交活動。換句話說,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參與偶像的社交活動,而這也符合公司的利益。」簡單來說,便是「為對偶像的愛而行動」。[4]
另外,除了所謂「養孝子」以外,Cover也有以較為常見的方式來推銷旗下藝人,如合作、工商等。
最好的例子便是Cover和艦b的合作計劃,在當時,和艦b的合作讓齁整體平均都有約每週一萬到一萬五名粉絲進帳,對當時平常周均兩、三千粉絲增長比較差異非常大。
另外三月時到b站的表演也引入了不少粉絲(當時來說)。
到後期則以較輕鬆的短影片,和因為外國烤肉man的崛起而利用爛英語所造成的萌點來吸引外國粉絲等。這些策略都有效地使Cover擴大了自己的市場並吸引到了新粉絲。
從這些策略來看,Cover的確是明白到自己的目標客群,並透過相應的策略來獲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但實際上,這種「養孝子」的方式是有點問題的。
第一節:何為邪鬼何為神,鬼神如何兩不分
我個人的看法是,營運從來沒有放棄過偶像行銷。
之前我們看到他們旗下藝人的放縱,或許是因為形象塑造的緣故,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之後我會詳談。
更多粉絲因為相關性而入坑,再用當偶像的反差來吸引粉絲留下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當然,並不是所有粉絲都是因為這樣而入坑的,藝人和粉絲的關係非常複雜,並不可能只用這一兩句概括全部粉絲。但,對於被上述方式養大的粉絲圈來說,他們會為公司帶來一些問題:
一: 圈養孝子,帶來的會是盲目的、激進的粉絲。
養孝子的其中一個,也就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便是推高粉絲的虛榮心。當你的行為被偶像認許的話,那你便會進行更激進的行為,以尋求偶像的持續認許,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以SC為例,便是紅地氈,彩虹SC等等。這樣看上去好像還不錯,但當事情拉到SC以外時,情況便不樂觀了。
首先是對偶像的神化,和對其他人的鄙視。獨角獸便是從這裏誕生的,因為偶像對粉絲的錯誤行為默許,從而導致他們有著錯誤的幻想,並將該幻想套用到偶像身上。又或者,粉絲會對偶像的行為產生錯誤理解,引導出錯誤的結論,甚至錯誤的行為,徹底的成為厄介。
當他人指出粉絲錯誤的理解時,粉絲便會因為他人所指出的事實和自己的幻想不符從而威脅到偶像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而產生有問題的行為,例如拒絕理解,甚至作出傷害他人的行為。同樣地,當偶像作出和自己幻想不符的行為時,粉絲也會作出有問題的行為。
其次是粉絲對偶像的盲目追隨導致自己開始複製偶像的行為。先是唱偶像的歌,跳偶像的舞,到連語言都模仿偶像。話題皆環繞他們的偶像,個人的生活圈子離不開偶像,到最後影響到偶像,這樣可以說是已經病入膏肓了。
這樣子的盲目追隨對偶像,和對自己,都是有害的。但是最恐怖的點是:通常他們都不會承認自己是和那些盲目、激進的粉絲一群。
一份研究「私生飯」的學術文章以 ”Avoiding deviant labels” 來形容他們:「當被問及時,他們都否認自己是『私生飯』並認為自己只是正常的粉絲,但是他們都展現出了被普遍認為是有問題的粉絲的行為。」[5]雖然這些非常激進的粉絲只是少數,但是我們不難看到,為何有人會討厭vt圈。
因為他們會認為,vt圈帶來的只是這般盲目的粉絲,更不用說在序言我說過的行為了。這些都是因為所謂「為對偶像的愛而行動」所衍生的負面影響。
二: 粉絲的黏著性會使偶像無法脫身。
因為養孝子的關係,不管發生什麼事,孝子都會對偶像不離不棄。這樣好像是好事,但其實並不然。在緊要關頭想和粉絲脫離時,會變了想做也做不到的局面。
想必大家都聽過之前粉絲靠偶像的眼晴倒影而找到她地址的新聞了。一般來說,藝人如果想要杜絕這種情況,必須要和這類粉絲分離得很徹底。也就是說,要將粉絲和「自己」這兩個分離得很徹底。
但是對於孝子這類粉絲,要分離是難事:第一,自己的粉絲便是建立在這種危險的策略上,要找到理性的粉絲並進行分離基本上是天方夜譚;第二,同樣,因為養孝子的原因,讓自己粉絲基礎從孝子變為理性,就像是砍掉了自己辛苦建立的搖錢樹一樣,或許會讓自己的事業一蹶不振;最後,若果處理不當,從孝子變為超級黑,相信大家都知道會變成怎樣了。
這些都是這種策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當然,這些並不是對所有齁粉絲的籠統描述。但是,產生這些事的粉絲並不需要多數,都已經足以對公司的形象有負面影響了,更何況是這些粉絲佔較多數的齁。
如果將這些理由套用到營運過往在處理事情的立場上的話,便能夠合理地解釋為何營運會在這些立場上非常的軟弱了。
因為,他們並不想影響到自己的孝子粉絲,強硬的立場會較難養出孝子。
正如我在序言所說,「這些都讓粉絲們因為『相關性』和『虛榮心』的緣故加深對他們偶像的崇拜。
這也是為什麼孝子如此多,因為他們都是因為這種特質而被吸引的」。立場強硬的話,會讓相關性和虛榮心減少。塑造接近受害者般的軟弱立場,更能夠吸引孝子來支持。
這個理論也能夠解釋為何營運會優待阿夸。
從阿夸的性格,待人處事的方式,我們不難看見,為何阿夸會特別受孝子歡迎:第一,其所謂「社恐」的性格能夠和現在大多數蔽在家中,同樣是自認「社恐」的粉絲們產生相關性;其次,阿夸偏內向的直播風格,和她經常對粉絲的支持,可以說是給孝子的自助餐;最後,是她對任何社內事情軟弱,接近不聞不問的立場,當然深受孝子歡迎了。
在孝子 = 錢的前提,這麼接近營運的立場,當然會被營運評價為「未來可期」,從而被優待了。
或許上述的原因已經足夠說明這策略對齁的未來有何負面影響了。但,其實還有一個問題。
第二節:旅鼠在輿論的大海中沉淪
因為養孝子的特性,在粉絲中持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的人很少。
這時候,便會出現一言堂-孝子和孝子只會認同就事件所發表同樣立場的言論。
而這樣單聲道的社群,加上孝子本來盲目的特性,只會逼使少數立場不同的粉絲離開社群,從而令到社群輿論更加集中,到最後墮入惡性迴圈中,更遑論團體迷思所引致的問題了。
一般來說,一個正常、開放包容的社群,應該能讓任何成員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質疑社群的立場。
或許該成員的出發點是可笑的,是愚蠢的,但這並不代表該意見就應該被無視,更不應該人身攻擊。
因為這能夠讓大家反思,或者從第二個角度出發,重新檢視究竟大家原本所支持的立場有什麼問題。
這樣才能讓大家不會因為團體迷思或者其他因素而導致社群偏離了原來開放包容的態度了。[6]
當然,如果本來該成員比起質疑更像是在搗亂的話,就不套用這原則了。
黑暗串對於整個齁的社群的重要性便在這裏體現。黑暗串就像是魔鬼代言人一樣,挑戰原本是孝子的粉絲的立場,對齁乃至Cover的政策提出質疑,讓孝子們能夠重新反思自己的意見。
但是,並不是每個齁的粉絲會看黑暗串,更不是每個看黑暗串的孝子都會反思自己的。從他們會不斷把帽子扣到黑暗串便可以知道,黑暗串是他們最討厭的社群(之一),只要出現相反意見,便會把他們歸類到黑暗串上。
先不論這裡有沒有邏輯謬誤,單論他們盲目的行為便足以證明黑暗串在齁社群的重要性。
孝子盲目地支持齁的行為,或許會讓營運失去了檢視自己政策的機會。
畢竟,若果做什麼都會帶來絕大多數的正面反響的話,檢視自己政策也就失去了意義,那麼就算推出對粉絲利益有衝突的錯誤政策也沒有所謂了。
或許營運內部有人會提出質疑,又或許內部根本就跟孝子社群一樣,對任何政策都沒有異議,不過這裡討論營運內部的話會偏離了我的論點。
而且實際上孝子會在意營運的政策嗎?或許只要受到偶像的支持,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那麼什麼都沒有所謂了。
這些都是一個社群有問題的信號 - 無懈可擊的錯覺、集體對營運的合理化、對營運深信不疑、對外偏見、對異見人士施加壓力、有疑慮時總是保持沈默、全體一致的錯覺、刻意無視那些不利於營運的資訊。哎呀,這不是全中團體迷思賓果嗎?
這麼説好了,雖然營運對齁乃至Cover的成功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但實際上,營運對齁成功的佔比有多少,是有討論的餘地的。
同樣,營運是否有錯,是否需要負最大責任,也是值得斟酌的,而不是直接草率結論,不經討論就一致認定營運是正確/錯誤的,更何況這並不是一道兩難題。
好了,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種養孝子的策略會有什麼問題了。但你或許會想,究竟營運當初的政策,和會長又有何相干?
第三節: 勇敢少女創造奇跡
會長的實力和對齁的貢獻相信大家都清楚了,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的話可以參考窪寶的記錄文(記錄文?論文?個人心得?廢文?),他(她)基本上把會長的經歷和影響都整理的很清楚。
當然,我沒有辦法從數據角度100%清楚印證究竟會長是否最大的推手。
但從會長是當時最快上升的齁成員,以及在四期生加入後齁的平均訂閱有著飛躍性的成長(從周均訂閱來看,在會長達成10萬訂閱後齁所有人對比會長加入前都有平均3倍的訂閱增長趨勢增幅,相當於當初艦b合作的量),加上當時並沒有其他任何從營運而來可以對旗下藝人訂閱影響大的活動,拿剃刀剃一下,最適結論也就剩下會長是最大影響力的原因了。
我的個人認知是,雖然在會長加入前齁大家都做得不錯,有著狐和一眾一期生打下的江山,和三期非常有效率的引流和箱推,但實際上齁的訂閱其實還不是那麼高。
更確切的說,與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彩虹以及一眾大物相比,是不過也不失。
但在會長來到後,將Cover的市場擴展,把齁帶上新的境界,在營運眼內,是非常值得鼓勵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把會長所做的事,和當初營運所推行的策略擺在一起的話,便可以看到了一些分別:
一:會長的策略對於當時較為保守的Cover來說是非常的激進。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會長提出早安可可的計劃時會被營運駁回,因為這從營運的角度出發的話是和他們原本風格完全不同的策略,換句話說就跟賭博一樣,那當然營運便不希望會長浪費資源在這身上了。
二:承上,會長的行動可以說是和營運意願大相逕庭。
這我覺得是會長和營運的最大癥結。會長的行為根本就超過了我在序言所說「為偶像塑造『可愛的弱點』這一形象」的行為,這是把形象拋到一邊了吧。
但是,會長的策略比起當初營運的卻更加有效地吸引了粉絲。這我想營運是意想不到的,不然當初也不會退回會長的計劃了。加上當時已經成熟的箱推策略,成功將視線從彩虹拉走,齁正式一飛沖天去。
當然,這時候,會長便負起了非常之大的責任:其一,是確保箱的穩健;其二,是增加粉絲的來源。換句話說就是原本營運應該要做的事分擔到會長身上。
而會長也有履行責任,對齁箱推不僅貢獻了非常多,還確保了五期和EN的基礎。說是會長把齁背在身上就太超過了,但論對Cover的貢獻,會長的實在是毋庸置疑的非常多。
一般來說,遇到這樣的曠世奇才,把公司對上新的高峰,應該是要對其重用才對。但,對營運來說,又是否如此呢?
第四節:斜陽無限 無奈只一息間燦爛
我的想法是,營運根本一直都沒有認同過會長的作法。
換個說法,會長的行為雖然營運都有看在眼內,但是他們並不鼓吹這種行為。在把肝臟奉獻給了通靈王後,我得到了以下結論:
會長只是Cover的踏腳石。
營運一直都沒有放棄過偶像行銷。這從營運一直以來的行銷手法變可見一斑:演唱會、小動畫、特典宣傳、那些不知所謂的小型節目等,在保持偶像形象的情況下宣傳,而不是支持像會長般把所謂偶像包袱像祭的頭一樣切去。
從目的來說,營運的目的從當初到現在如出一轍:以VTuber之名,行偶像推銷之事。
但是,當旗下藝人越來越遠離當初營運辛苦建立用於偶像行銷的形象時,那麼當初的如意算盤便打不響了。那麼,就先利用會長的實力,建立起自己的王國,再把這個王國拿回來,改造成自己理想的世界,不就可以了?
這個通靈連我都覺得有點超過了,正常來說怎麼會有這種事?
但是,若果當初營運已經想放棄會長的話,會長應該會很快和營運不和並離開Cover。
對於會長來說,她應該很快就會和營運不和啊?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那麼,營運利用會長直至到他們認為會長不再有利用價值時再把她逼走便說得通了。
營運雖然一直都想堅持他們的偶像行銷,無奈會長的實力過強,便利用會長,在Cover踏上高峰後再把將Cover推上去的會長一腳踢走,那麼,之後營運就能脫離會長的陰影,奉行自己的偶像教條了。
營運決定明面上放棄會長的爆點便是龍心事件。
實際上這事根本不是龍心的責任,稍微花點時間看原影片便知道,這是Youtube後台的問題。
但是營運依然讓龍心成為代罪羔羊,停止活動三星期,並發了那兩個聲明。
這是我認為營運的策略對會長影響最大的時候之一,因為正如我在第一節提到,營運本身的政策不容許較強硬的立場,但是軟弱的立場根本不能保護旗下藝人。
之前在梅露被騷擾,就算找到警察,依然花了近六個月才能處理,並且是在五月才公開,並在公告中出現了如「一些本應幫助我解決問題的人」「說了一些未經考慮的話」,實際未伸出援手等讓人猜想的字眼,實在令人質疑究竟營運內部有沒有問題。
雖然之後在yagoo的公告又提出到了問題並承諾會改善,但是在之後的巧可辭典事件,營運的確在之後反應快了,很快的便和巧可一起道歉了。
之後發生的龍心事件,下場大家都知道了(順帶一提,在Cover的公告中,提到了yagoo也有被處分)。這點我覺得是營運最大的問題 - 在對什麼事都軟弱的時候,就什麼也保護不了,不管是旗下藝人、公司員工、公司名聲等。
會長在經歷了這麼多後才和營運撕破臉,最後算是不歡而散。
在最後的最後,會長的畢業直播,比起是個人的直播,更像是齁的宣傳。如果這是會長的想法,想在最後繼續維持齁大家庭的形象,那麼我只能夠說她很可憐,為齁鞠躬盡瘁卻只能夠獲得如此下場。若果是營運的意思的話,我就無話可說了。